BY Vinicpapa

孩子每天都會有各式各種情緒,他們可以因為一些事非常開心,也可以因為別人一句話而傷心洗淚。我們都害怕他們的脾氣暴走,更希望他們可以時刻都笑瞇瞇。
可是,情緒來襲時,我們都很容易束手無策。我們都有情緒,我們都互相影響,我們最後都是輸家。在我們都互相折磨前,不如跟孩子一起學習如何排解情緒。當情緒敲門時,了解它,表達它,接受它。
藝術,你懂嗎?
不懂不要緊,每人都有藝術細胞,只是碰巧你不懂欣賞我的藝術吧。(自小已經這樣了解藝術)但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利用藝術去表達感受,很有趣的,試過便會知道威力何在。
首先家長要以陪同者角色引導孩子,切勿指指點點,隨意批評。記住,重點在於表達,不是藝術造詣。
接著,家長可依以下重點開始。
- 先讓孩子清楚自己當刻情緒。
孩子還小,他們的情緒都直接易明。隨年齡長大,孩子可能開始遇上很複雜情緒,如「怒」可以分很多層次。又例如「怒」當中會夾雜「恨」,對某人很喜歡,同時又很害怕跟他相處。。。。。。
我們可以做的,是在旁邊協助他們把情緒「具體」地表達,例如用文字,用圖畫,填色,甚至動作(如舞蹈,武術也可以><)然後,家長運用同理心,向孩子表示認同他們當刻的情緒。可以透過詢問他們表達的作品去加以了解。
2. 然後,家長運用同理心,向孩子表示認同他們當刻的情緒。可以透過詢問他們表達的作品去加以了解。
3. 鼓勵孩子接受納自己的感受,再給時間消化。
鼓勵孩子這樣排解情緒的好處是,透過藝術表達,他們有足夠時間消化情緒。平時我們都在趕時間,隨口說一句「咁依家無唔開心啦」,「咁依家即係無事啦」去強行撫平孩子的情緒,其實他們需要的是空間與時間。
其次,透過日子有功,孩子的藝術水平會不斷提升,藝術感受都會更敏銳。
所以,每當孩子 (或我們)情緒來襲,我們可以鼓勵以藝術表達,跟孩子一起踏上更高層次的親子之旅。
給所有愛孩子的同路人